佛光山岡山講堂11月4日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倫法師於2樓大殿主講「佛法在世間」。
鼓勵250位聽眾,學佛應該先入世後出世,然後再度入世,具備出世的般若智慧後,再積極從事入世的度眾工作。
慧倫法師說明,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人們離開人間,不問世事,而是思想上的「出世」:要有人生無常的警覺、遠離物質的看法、淡化情愛的觀念。而成佛需要的修行,尤其必須在人道磨練、修行,經由人道才能成佛。如同《星雲大師全集》第43冊所提:人間佛教的建立,是從人道到佛道;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也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維摩經》說:「我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慧倫法師表示,修行的過程中,必須擁有合理的經濟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六和的處世生活,法樂的信仰生活,從信仰中找尋快樂,才能得到佛法的喜悅,真理的快樂。
國際佛光會會員林建盛醫師,曾經參加過短期出家,在國際書展期間,參加千人曬經、千人茶禪等活動,他表示,佛法是要用在真實的生活上,用佛法的薰陶,來改變人心。
慧倫法師解釋道,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是要回歸佛陀本懷,佛光人間生活禪的目的就是希望大眾成就無上菩提,開發自性般若、體現無住修為,為實踐、化世的菩薩禪法,透過緣起性空智慧的觀照,體悟自性的實相般若。
慧倫法師進一步說明自覺的三個階段:一是主客不分,「見山是山」;二是主客分明,「見山不是山」;三是回到認識的主體,「見山還是山」,內心明白,不為境迷。他勸勉大眾,如果心為六塵所住,心就回不來;因此要時刻覺醒,心要能回得來,回到那個安定、祥和、醒覺的狀態。
慧倫法師分享自己的體悟,20多年前看大師的〈十修歌〉,覺得是不可能達到的境界;但是經過20多年在佛光山實踐人間佛教的理念後,覺得這其實是境界自性的狀態。他鼓勵大家,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時時保持內心安定、祥和、法喜、覺醒的狀態,就能體會〈十修歌〉的境界,進而達至涅槃寂靜。
大師曾告訴慧倫法師,禪有只管打坐禪修、千變萬化二種,人間生活禪是千變萬化的禪。慧倫法師強調,心無旁鶩的做好每件事,自在的活在每一個當下,了了分明,才是自性,這就是禪。
慧倫法師期許與會大眾,以治心為要,時時收攝好心念於佛陀的教法上,在日常生活中每個當下都能清楚明白。
佛光山2017年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11月5至11日在佛陀紀念館大佛平台舉行千人抄經活動。
5日上午參加抄經約有50人,兒童劇「小馬過河」演出的河南兒童劇劇團,全體劇組人員18人,第一次體驗抄經,透過書寫培養精進心,反覆體驗禪定功夫,並藉此找回自己的佛心,功德殊勝。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此次書展重點是「經典人生」,透過書寫,增長智慧。抄經能讓身心自在,鼓勵大家發願抄寫經典,並提醒抄經前要放下所思,調心調息,並將抄經功德回向親友。
河南兒童劇劇團音效管控馬茜,是位大學教授,她說這是第一次知道抄經,當拿起筆時,手抖心慌,經調息後,心情漸漸平靜下來,愈寫愈順,感覺過程很充實,彷彿完成了很多件事,這種體驗非常奇妙,寫好後身心舒暢,充滿喜悅。
國際佛光會會員林建盛醫師,曾經參加過短期出家,在國際書展期間,參加千人曬經、千人茶禪等活動,他表示,佛法是要用在真實的生活上,用佛法的薰陶,來改變人心。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慈悲願力建造佛陀紀念館,讓世人瞻仰108米佛光大佛的宏偉莊嚴。
如今,縮小版的佛光大佛遠渡重洋,駕臨紐西蘭。藉著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的殊勝因緣,紐西蘭北島佛光山11月5日舉辦「佛光大佛分香我家」迎請祈福典禮,由住持滿信法師領眾禮拜〈大悲懺〉,及恭讀星雲大師所撰〈佛像開光祈願文〉,近200位人出席。
「今天壇場格外莊嚴,因為佛前有許多大眾供奉的佛光大佛。」滿信法師指出,每尊佛光大佛都是藝術家親手上色,並依金身原比例縮小,打造出1尺3、1尺6、8寸8三種尺寸,由於製作過程相當嚴謹,大佛目前限量提供。紐西蘭共有大、中、小佛光大佛108尊,可讓108戶紐西蘭家庭迎請供奉,讓佛光照耀家家戶戶,使法燈延續,信仰傳承,福慧圓滿。
典禮結束,信眾紛紛將佛光大佛迎請回家,歡喜不已。國際佛光會紐西蘭北島協會理事林健財和陳秋心難掩喜悅之情,激動表示:「我們是佛光人,家裡必須要有佛光大佛!這尊佛像就是大佛的分身,只要供奉在家裡,不僅每天歡喜,也時時提醒我們要不斷發揚人間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