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一生,就是『放』,還有『給』。」
教授阿闍黎尼慈惠法師10月28日為「佛光山2017年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戒會」的佛子,講授「得戒和尚語錄」,說明得戒和尚星雲大師弘法逾一甲子的歲月,都是源於實踐佛法,以戒作為生活、行為的準則。
何謂「戒」?戒是佛陀所制定,「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當如來滅度後,佛弟子應當「以戒為師」。慈惠法師說明,戒場中必須有得戒和尚、羯磨和尚、教授和尚等三師。「得戒和尚」是正授戒律的和尚,亦是傳戒儀式的核心人物,是佛弟子持受戒法的傳授人。「羯磨和尚」是引導懺悔業障的懺悔師;「教授和尚」是教授舉止威儀,為大眾引導開解者。
何謂「語錄」?「我們所讀的經典,可以說是佛陀的『語錄』。」慈惠法師解釋「語錄」,是高僧大德在佛法的修行過程中有所心得與體證,將所悟的道理、所得的感想及經驗,以文字、語言傳述給世人,可說是佛弟子修行的課本、指南。
他舉例佛陀紀念館,便是大師獻給所有人的「給」,即使不是佛教徒,都可以因為大師「給人歡喜」的理念而來館參訪,也讓佛教徒對信仰產生更大的信心。只是簡單的「給」,就能接引不同根機的眾生進入佛門,且佛館不收門票、停車費,展覽與表演也不收費,令人沒有罣礙;無障礙的設計給人方便,隨處可見的石椅、淨房,更能感受到大師為人著想與體諒的心。
「佛光山是『給』出來的。」慈惠法師娓娓道來大師當年來台的經歷,及其為大師翻譯的心路歷程。提及每一次聽大師說法,所得到的感動、理解深度都不一樣。他期許佛弟子把大師「四給」的精神帶回去,不只是勉力而為,更要隨時隨地給人助緣。
「得戒和尚的語錄,只有一字:『放』」,大師有一次為佛弟子開示,題目便是「放的修行」,不只是放鬆,還有放下、放開、放手、放心等,希望眾生不要一味執著,鼓勵大家要放鬆一點。
「人之所以生活得辛苦,就是因為放不下。為了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一個臉色,甚至為了一樣東西放不下,心裡的空間讓煩惱佔據,生活因此愁悶得喘不過氣。」慈惠法師引用大師《僧事百講》,點出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之所以煩惱痛苦,都是心裡放不下、放不開所造成,得不到解脫自在,他強調「放」的功夫,對修行相當重要。
「放鬆」,不只是在禪堂裡才放鬆,隨時隨地都應放鬆。現今社會的物理治療、按摩等,都屬於身體的放鬆,但大眾真正需要的其實是心靈的放鬆。有的人生活步調快、充滿壓力,面對不熟悉的環境,都處於緊繃的狀態。應該學習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不緊張,讓內心充滿陽光,並且不把煩惱、心事帶上床。
例如在禪堂坐禪,要放鬆身體,才能將腿盤上,感受天地萬物都在當下,一切是那麼舒服、自在,身心才真正處於放鬆狀態。不只對身體有益,對心靈更有幫助,所以「放鬆」對修行人來說,也是重要的課程。
「放下」,法師指出人生往往因為想不開、看不破,所以煩惱重重。陷在自私的感情裡,就會有所執,而沒有豁達的心胸。並講述金碧峰禪師因一念貪執,幾乎被陰間的獄卒拘去,直到將缽擲破,捨去貪念才得自在。同時引述大師對「放下」的看法:「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該提起的時候就提起,該放下的時候就放下。」
說到「放手」,法師舉例現今父母大多事事為子女安排、恨不得親力親為,就連孩子讀到大學,也呵護備至,以致最後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為零。「放開」,人應要放開肚量包容世界,以開放的觀念思維各種問題。
「放心」,提到當年大師從佛光山退位時,曾有人詢問大師為何把佛教事業交給別人?大師回答:「有生之年看到繼承者的努力、進步,就會感到欣慰、歡喜。」世間沒有什麼不能放心,放心就會逍遙自在,「這是大師的哲學。」
「光明讓我們心地開闊、給我們溫暖。」慈惠法師最後講述「放光」,指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佛性、般若,都可以放光。面上有笑容,令人歡喜,時時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落實三好運動,令大家工作順利、開心,就是在放光。
慈惠法師最後強調,大師的話簡單易懂,但落實修行不容易,期許佛弟子每一個行為乃至起心動念,都要為人著想,提得起,放得下,將大師的理念融入一己生命。
22日舉辦一年一度八關齋戒,共32位佛子發心參與修持,暫時放下生活的五欲六塵,受持一天一夜的出家戒,讓心沉澱下來。
戒會禮請歐洲副總住持妙祥法師正授,今年的八關齋戒課程包括與歐洲各道場連線聆聽滿謙法師的開示、過堂午齋、跑香、妙祥法師講戒,以及抄經、晚課和出坡作務。每一項目都是經過法師們用心策劃,希望大眾透過活動,體驗佛門規律的生活,並善用一日一夜精進學佛。
把握難得因緣,信眾通過視訊連線,連同歐洲多個道場一起聆聽歐洲總住持兼佛光山海外巡監院院長滿謙法師的開示,講解「不忘初心」。滿謙法師談到星雲大師自12歲出家以來,因為從未遺忘過出家的初心,憑著對發揚人間佛教的決心和願力,近80年的出家佛門歲月裡, 難行能行開創了佛光山,弘法利生。縱然已經91歲高齡,因為不忘初心,依然馬不停蹄為佛教奮鬥。滿謙法師也列舉多項實例作為參考和共勉。
妙祥法師講戒時,也以「初心」為中心,詢問大家參加八關齋戒的初心是什麼?學佛修持的初心又是什麼? 隨後和眾人重溫八條戒律。談到「不觀聽歌舞」時,他要大家達成協議:在這一天一夜裡不滑手機。也提及星雲大師的無財之富,說明無財也可以很富有,只要擁有品德、信仰、正見和智慧。
初次參與八關齋戒的薏安,非常感恩有如此殊勝的因緣。她表示,妙祥法師提問大眾「參加八關齋戒的初心」,她心裡的回答是:「戒定慧──希望在寺院的清淨環境裡,體驗出家人清修的過程中,以八戒為律,安定自己的心,從而觀照內在智慧的顯現。」
第五次參加八關齋戒的惜仁則說,之前幾次參加八關齋戒都是帶著「祈願請求」的心;然而這一次卻很純粹地希望,讓勞碌多時的心有機會沉澱下來。聽了滿謙法師和妙祥法師對「初心」的開示,讓她恍然大悟:只要不忘初心,光明就在眼前!
為促進當地佛教社團的溝通交流,一年一度英國曼徹斯特佛教交流年會(Manchester Buddhist Convention),10月14日於曼徹斯特大學聖彼得教堂舉行。
今年大會以「探尋生命、喚醒和平」為主題,透過豐富多元的課程與座談,吸引KwanUmZen、Kendal、Western Chan、Zen Dojo、Saraniya Dhamma Meditation Centre等12個當地佛教團體及各界人士共同出席。國際佛光會曼徹斯特協會佛光會員一行6人在覺如法師帶領下出席。
曼城佛光山覺如法師應邀主持一場分組課程,以「佛光童軍」為主題,用投影片向大眾介紹人間佛教倡導的生活教育和品格培養,以星雲大師提倡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作為核心目標,在寓教於樂中培養菩提幼苗,建立良善社會風氣。
覺如法師指出,人間佛教的教育理念是重視生活與道德教育,曼城佛光童軍作為歐洲第一個純佛教童軍組織,將致力培養青少年成為社會的棟樑,讓他們可以在佛門裡接受培訓,教導一技之長學習自給自足,同時秉持「三好四給」的品德教育理念,服務社會。
現場佛光人也積極分享自己參與的公益活動,以及投入服務學習的經驗交流,希望集合每個人小小的力量,促進社會和諧。
一小時的課程接近尾聲,現場提問踴躍,「佛光童軍在英國本土學校的宣傳力度」、「佛光童軍是否有相關書籍出版」、「佛教梵唄唱誦或持名念佛有什麼益處」等提問,覺如法師一一回應,並以全球佛光道場作為宣傳平台,為推動人間佛教本土化凝聚共識。
提問結束之際,覺如法師還應眾要求,現場示範念佛的不同節奏與腔調,不少人也嘗試跟著以念佛聲攝心,作為增強自己信念的力量。聲聲的佛號迴盪在整個會場中,祥和而充滿寧靜。
曼徹斯特大學佛學社主席Juanito Alanis表示,曼城佛光童軍團從小教導孩子佛化的禮儀與生活,懂得學習感恩,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今天現場有幸能夠聽到法師帶領的念佛法門,讓自己生起無比恭敬心,他希望自己未來有機會能夠多了解佛教的梵唄唱誦,學習更多佛教傳統。
課程結束後,現場大眾在覺如法師帶領下,用至誠懇切的心稱念「阿彌陀佛」佛號,圓滿此次交流活動,同時也希望活動參與者能將活動的思想,傳遞給更多人:以佛法為依止,探索生命究竟解脫之道,促進內在心靈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