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主題:信仰與傳承
時間:二○一八年十月
主講:心保和尚
地點:高雄佛光山

各位佛光人,大家吉祥!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自一九九二年創會以來,今年已經整整二十六個年頭了。二十六年來,要感謝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幹部、會員齊心協力,共同推進「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國際化目標。誠如大師所說,佛光山與佛光會如同「人之雙臂」、「鳥之兩翼」,雖然在家、出家在相上有不同,但是弘揚佛法的願心都是一樣的,在兩者相輔相成之下,著實擴大了弘法度眾的功能,如今,隨著時間的成長,人間佛教的理想和目標也逐步地在實現中。
仔細推究這股集體創作的動力來源,可以說,正是各位佛光人對人間佛教堅定的信仰所帶來的力量!是以,在「國際佛光會二○一八年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召開的今日,特提出「信仰與傳承」主題,期勉全體佛光人於肯定人間佛教「信仰」的同時,再能關注人間佛教的「傳承」。

一、信仰
關於人間佛教的信仰,茲以大師對「人間佛教」的定義──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提出四點內容,並簡述其要:

(一)信仰佛說的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還是悉達多太子的時候,在皇宮裡過著衣食無缺、富樂安穩的生活,從來不知苦為何物。直到有一天,因緣際會,走出皇宮,目睹了人世間的老病死生,在那一刻,他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世間實相!」當下,他體悟到人應該要充分發揮生命的價值、積極闡揚生命的意義,很快地,便決定放棄王位的繼承,獨自一人步上修行之路。

在修行的過程中,佛陀深刻體悟到二個境界:
一是生命的永恆性。生命看似一期一期,有生有滅,但是在生滅相續之間,則有它的不變性,永遠地與時空、自然共同存在。

二是眾生的平等性。在人世間,當你看到人性許多的缺陷、不完美時,對人還會有信心嗎?儘管人有諸多不圓滿,但是在佛陀眼裡,心、佛、眾生是沒有差別的,他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最終都能成就佛道。
佛陀這二個覺悟所展現的,正是他對生命價值的高度肯定,以及對有情眾生的堅定信心,也就是對世間真理的一種深厚信仰。如果我們也能嘗試體味佛陀所悟到的這種人生智慧,看待生命必然會更有信心,因為我們知道,只要今生肯努力把人做好,未來可以變好;看待一切人等也會更有信心,因為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是未來佛,都應該給予尊重。

(二)信仰人要的
說到「信仰」,舉凡我們心中認為對人生有價值、有幫助的,都可以做為信仰的對象。以佛教來說,所信仰的可能是種種法門,比如念佛,可以成為信仰;修禪,可以成為信仰,因為它們都能給人帶來力量,給人身心有所依靠。
信仰的重要性,就如同大師告訴我們的:「世間最大的財富,不是黃金、鑽石,應是信仰。」縱觀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想要擁有財富,但是一個人即使家財萬貫,能買得到親情嗎?能買得到健康嗎?不一定,因為物質財富的價值終究是有限的,精神財富的受用才是無窮的,而信仰也就是精神上的財富。
甚至大師進一步說:「信仰就是生命。」生命是人一生的全部,同樣地,信仰也是人一生的所有,透過對信仰的肯定,人生有了目標、有了方向,煩惱自然會減少,生活必然會更自在、更解脫、更歡喜,幸福感相對也就能提升。如果各位佛光人能有這種深刻的感受,那麼信仰已經讓你產生足夠的信心,你從信仰裡就已經得到很大的力量。

(三)信仰淨化的
人間雖然有煩惱,但是不要忘了人間有佛陀;世間雖然有痛苦,但是不要忘了世間有佛法。只要我們心中有佛法,佛法會改變我們的觀念、轉變我們的想法、淨化我們的身心,所見所聞的世界也就會不一樣。
佛法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可以對治眾生的煩惱。以一個「因緣法」來說,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因」和「緣」聚集而成的,所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因緣到了,自然相應而起。
同樣地,人與人之間也是建立在這種因緣關係上,這當中有別人給你的因緣,也有你給別人的因緣。好比大師訂定的「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體現的就是給人因緣的精神;大師開示常說的「做己貴人」,也就是給自己因緣。那麼,一個人只要平時與人廣結善緣,又何愁沒有助緣?只要自我能夠健全,又何須求助於人呢?
大師描述自己的一生,是「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在學佛的過程中,縱然會有一些煩惱、困難,但是透過佛法的轉化,最終能讓我們度過難關,獲得喜悅。所以,佛光人們,當自己或他人碰到煩惱時,你能不能也用佛法做為引導,給別人也給自己一點因緣呢?

(四)信仰善美的
佛教講「解脫自在」,就是快樂的意思。為什麼要信仰佛教、學習佛法?不也就是為了要獲得快樂嗎?所以,每一個佛光人都應該力圖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散布歡喜、快樂,才不致空到人間走一遭。
大師開示常說:「人是為歡喜而來人間的,不是為了苦惱而來。」人在這個世間上,隨時隨地都在受影響,當受到的是不好的影響時,往往煩惱就會隨之而來。相對地,好的影響對我們就很重要。以佛教來說,能對我們起到好的影響的就是佛法,佛法的善美觀念能幫助我們正向生活。學佛多年,你是否有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上了呢?
如大師所說:「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賽跑,要耐得住、耐得長、耐得久。」學佛修行也是一樣,是一生一世,甚至生生世世、盡未來際的,需要有恆長心。當然,在每一期的生命中,都會帶給我們很多的智慧經驗,最終如果我們把這一期又一期的生命經驗連結起來了,也就會像佛陀一樣「覺悟」,圓滿生命的意義。
總言之,「信仰」的意義,就是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事業有信心,乃至對生活、對生命、對信仰都有信心。有了信仰,等於找到一生的依靠,會讓我們的生命愈來愈歡喜、愈來愈自在、愈來愈快樂。

二、傳承
在人世間,凡事都注重傳承,佛教也是如此,所謂「傳燈」,就是將佛法傳承下去的意思。在佛教裡,各宗各派乃至叢林寺院都有傳承的制度,而今大師倡導「人間佛教」,除了遵循傳統叢林寺院的傳法制度,也重視在家信眾佛化家庭的建立、下一代的傳承,是以對人間佛教的傳承,此亦提出四點,略述其要:

(一)傳承慈悲
慈悲,無關乎身分地位的高低,是每個人心中的寶藏。大師說:「一個人寧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所謂「慈」,就是給人快樂;「悲」,就是拔除痛苦,一個人如果能夠常常心懷慈悲,心存善念,生活中自然可以少煩少惱。
在紐約,有一位記者為了實地了解遊民的生活情況,變裝成為遊民。但是自從他加入遊民團隊之後,始終感到納悶的是,在四處遊蕩的日子裡,卻還總是能得到其他遊民的幫忙。問明原因,得到的答案更是教他大為震撼。遊民對他說:「這些事情我比你懂,可以拉你一把。」即便是遊民,也還要幫助彼此,這不就是「慈悲」的表現嗎?
「慈悲」是這個世界共通的語言,可以打破人際間的各種隔閡。但是一般人對於有緣的親友總是比較容易生起慈悲心,對於陌生人則不容易做到慈悲。事實上,在佛教講,即使今生看來緣分淡薄的人,過去生中也有可能是親人、朋友。因此,人與人之間無論相識與否,都應該以慈悲相待。
當然,長養慈悲心也是有方法的,最初是「生緣慈悲」,將所有人等視為親人般對待;其次是「法緣慈悲」,透過宣說佛法的美好,消除人我之間的滯礙,最終到達「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境界。倘若人人心中都能擁有慈悲,世界必然變得美好,未來也必定充滿希望。

(二)傳承智慧
佛教重視智慧,以開發人們內在的佛性為要。然而人在世間,難免遭遇逆境挫折、人事考驗,又該如何從這許多無明煩惱中解脫,獲得智慧呢?有句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每一次的煩惱境界現前,都是增長智慧的重要關鍵,如果你能善巧運用佛法化解,轉煩惱為菩提,無明的成分愈來愈低,歡喜的成分愈來愈高,智慧就能增進;相反地,如果你總是讓煩惱引領自己的人生,煩惱愈陷愈深,智慧也就難以彰顯。
佛光山是人間佛教的菩薩道場,理所當然地,各位佛光人都是人間的菩薩。而做一名以自利利他為修行目標的菩薩,無疑是以大眾做為修行的道場,在生活中慢慢具足智慧。因此,期許佛光大眾隨時隨地都能自我觀照,起心動念當以佛法為依歸、導引,落實大師倡導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漸漸地,貪瞋癡三毒去除了,身口意三業清淨了,煩惱得到淨化,智慧必然增加,一定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智慧就好像明燈,能照破人的愚昧不明;又好似金剛,能斷除人的無明煩惱,相信大家在各類共修、活動的參與中,已汲取到不少佛法的智慧,未來希望能繼續傳承下去,嘉惠下一代。

(三)傳承道德
道德與人的一生深有關係,好比有人讚歎你是個君子,你一定會感到很歡喜;反之,有人說你是個小人,你心裡恐怕會要不高興許久。可見得,道德對於每一個人的人生,意義深遠。
佛教也是一種道德的教育,可以輔助待人處事觀念的建立,像受持五戒,就是世間做人的根本道德,它能使人的行為符合良善的標準,比方其中一條「不飲酒戒」,不飲用覆蓋理智的刺激物,以現代社會的角度來說,就是不吸毒;不吸毒,能讓人的身心獲得安定,進而也不會侵犯到別人。所以,道德是修行的指標,是良心的自覺,一個有修行的人,他的道德肯定也是高尚的。
北宋宰相司馬光為子孫後代制定家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百年長久之計。」道德能令兒孫做人處事頂天立地,受人肯定,不知不覺中,也為其培植了福德因緣。因此,以道德做為傳承是最具有智慧的選擇。

(四)傳承信仰
自古以來,佛教就是一個和平的宗教,即便是傳播佛法,佛教徒向來也都是隨喜、隨緣、隨和。但是與其他同列為世界性宗教的信仰相比,佛教的傳播速度也就緩慢許多。時至今日,隨著一些以佛教信仰為主的國家、地區人口逐漸老化,或者成長漸趨緩和,未來佛教還要面對信仰人口可能減少的趨勢。值此之際,希望所有佛光人都能關心佛教的未來,共同發心承擔佛法永續的使命。
佛教重視青年,佛教需要弘法人才,佛光山下一個五十年的弘法重點,是在培養人才。因此,當前希望佛光人能夠注重下一代信仰的延續,效法「孟母三遷」的精神,為子女營造各種學佛因緣,鼓勵他們親近道場,參與活動、聽聞佛法。相信在佛法的薰陶下,日漸習慣於佛教信仰,不僅能助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找到生命的方向,從而讓家庭成為佛化的家庭,佛教弘法利生的事業也將有繼起的生力軍。
大師說:「我們很重視下一代,注重佛教要傳承,每一個中國人,雖然有人說他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終究還是流有佛教的血液,佛教幾乎是父母之教,希望大家把這種寶貴的血統再傳承給下一代。佛教的希望就在未來、在下一代!」所以,諸位身為家長的佛光人,將來你們倒不一定都要傳承錢財給兒女,因為錢財會有用盡的時候,如若能將信仰的財富傳承下去,無形中定能讓子子孫孫受益無窮,進而促進家庭的和合、家族的和諧,以至於佛教的慧命長存;只要佛法燈燈相續,佛教必定有希望!

信仰是人生的軌道,傳承是慧命的延續,綜合以上所述,吾等佛光人要信仰什麼?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傳承什麼?傳承人間佛教的慈悲、智慧、道德、信仰。祝福大家,發菩提心,歡喜自在!

 

「歡迎引用,但請註明出處來源」!!

回到2018世界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