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第十九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

主題:共生與共榮

時間:二○二三年十月

地點:高雄佛光山

主講:心保和尚

 

各位佛光人,大家吉祥!

今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我們最尊敬的佛光山開山祖師、國際佛光會創會會長星雲大師,化世圓滿,示現圓寂了。大師一生對人間社會無私奉獻,今日人間驀然失去一位大善知識,全球佛光人、佛光有緣人咸感萬分不捨,同表深切哀悼。在「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會議開始之前,心保首先要請全體會員大眾,我們一起向大師致上最崇高的禮敬。

大師畢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致力於促進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為全球五大洲各界人士所敬重,此生我們能有因緣與大師生在同一個時代,又能追隨大師學佛,誠如《金剛經》所說:「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這是何等的福報!期願我等佛光人都能不忘初心,繼續以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教法,做為立身處世的圭臬,謹記大師在〈真誠的告白〉裡對我們的最後囑咐:「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

回顧過去,一場COVID-19疫情,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從而讓人們認真看待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體悟到沒有任何人能夠獨自存在於這個地球上。一如大師所開示,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萬事萬物之間,都是因緣關係的存在,彼此應該互相尊重、包容、和好,有共生才有共榮。是以本次大會,心保謹以大師經常書寫的一筆字「共生共榮」做為主題,發表六點意見,向大眾略述如下:

 

一、發心服務奉獻,與群我共生共榮

大師一生推動人間佛教,什麼是人間佛教?大師曾說:「就是要提倡為眾生服務。」因此,自佛光山開山以來,大師對所有的建設,都是以提供大眾最好的服務為考量;所做的事業、所辦的活動,無不是以服務大眾為目的;所成立的國際佛光會,更是擴大了佛教服務的範圍。

人生的意義就在服務裡。大師說:「未來的世界是服務的世界,服務才能生存,服務是未來社會的光明。」儘管現在科技發達,AI人工智慧的功能愈來愈強大,替代部分人力的情況已然發生,然而「人情味」仍是人類的優勢,做為佛教徒,尤其是佛光人,我們更應該發揮「人間佛教的人情味」,時時給人關懷、處處為人服務,為人間社會增添祥和歡喜,促進群我之間的共生共榮。

服務奉獻是一種身口意的供養,對人態度尊重是「身供養」,給人語言讚美是「口供養」,予人心意祝福是「意供養」。在各種服務當中,又以義工的服務最為人所稱道,特別是我們的會員大眾,平時不只發心在佛光山的道場裡做義工、在佛光會的活動裡當義工,也經常代表佛光會走入社區服務,做社會的義工,踐行大師「四給」的理念,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可說是人間菩薩的示現。

雖然擔任義工不計待遇、不求名位,但是在服務助人中所得到的歡喜,卻總是遠勝於獲得報酬。從事義工服務,不僅擴大學習的機會,昇華自己的人生,更如大師所說,義工可以「維繫社會的綱常」、「增加社會的善美」,是帶動社會向上向善的一股力量。佛教有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期勉我們佛光大眾都能具備義工服務的精神,效法諸佛菩薩做眾生的義工,與人廣結善緣,讓更多人認同佛光會的精神理念,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成就大師「平安幸福照五洲」的理想。

 

二、倡導環保護生,與地球共生共榮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物質生活的富足,人類與自然萬物之間的和諧關係逐漸遭受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面臨著愈來愈多由於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災害,人類的生命飽受著巨大威脅。

地球是人類的家,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雖然科學家努力探索是否有類似的星球存在,但太空移民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即使真有另一個可以生存的星球,假如人類對待環境的態度不能改善,最終還是要面對危機的考驗。因此,如同大師所說:「環保應從『心靈』做起,心靈健全,有慈悲的環保意識,世界就得救了。」為了留給後代子孫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每一個人都應該建立正確的環保觀念,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以實際行動來愛護地球。

對於全球關注的生態環保議題,過去大師就曾提出「要推動生態環保,應先重視生權的提升」的看法。一如佛教向來倡導的「護生」觀念,主張對人類、動物等有情生命要愛護,對花草樹木、山河大地等無情生命也要愛護,大師說:「環保是對地球的愛護,護生是對生命的重視。提倡環保應該從尊重生命做起。」唯有人人尊重生命,才是與地球共生共榮之道。

國際佛光會長期致力於落實大師「環保與心保」的理念,近年為同時響應聯合國減碳目標,再於世界五大洲推行「蔬食A計劃」,宣導「低碳飲食」對環保的直接回饋,鼓勵民眾發心蔬食。為了擴大計劃的推動,佛光會並與綠色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VEGRUN全球復蔬公益路跑」活動,先後以「你跑步,我捐餐」、「你跑步,我捐糧」等專案為號召,邀請社會大眾一同為環境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此外,從台灣起步的「T-Earth森众計劃」植樹行動,已完成台灣三個氣候區的森林復育示範點,也都獲得全球佛光人熱烈回響,甚至得到當地政府支持,日後將逐步向世界各地推進計劃。

大師說:「環保是一種長期的運動,是一種長期的教育。」未來佛光會仍將透過活動、講座、會議、論壇等方式,持續實踐及推廣大師提倡的「環保與心保」,共同為維護我們居住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三、舉辦各種活動,與大眾共生共榮

長久以來,佛教徒多認為只有誦經拜佛、念佛參禪才是真正的修行,而大師告訴我們,舉辦有益身心的活動也是一種修行,舉辦活動具有「學習、擴大、聯誼、成就」的功能,「能增加人的信心、增加人的修行、增加佛教的人口」。所以,我等佛光人應自我肯定,參與佛化活動乃是自利利他的菩薩道,除了開發我們內在本具的慈悲、智慧、活力、能量,也是接引大眾學佛、行佛的善巧方便。

國際佛光會創會之初,大師即揭示本會是一個「具有活動性」的團體。大師說:「佛光會的發展要靠活動的加強,因為有活動才有生氣,有活動才有力量。」並且寄予期望:「希望只要有佛光人的地方,都能舉辦有意義的活動。」本之於大師的慈心悲願,佛光會成立三十餘年來,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從不間斷,即便是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期間,也積極辦理線上活動,提供會員大眾一個安頓身心的管道。

大師說人間佛教是「人要的」佛教,對人的生活要有幫助。為順應大眾的需要,佛光會一路來,依據對象、興趣、專長等不同,規劃豐富多元的活動,內容包含社會服務、國際會議、研習會、座談會、讀書會、音樂會、運動會、童軍團務、團康活動、營隊學習、各項比賽、聯誼交流、生活講座等,並且在各地協會及分會齊心合力策劃、動員下,活動於全世界百花齊放。

為了改善社會風氣,淨化世道人心,過去大師也曾發起一系列淨化人心的人間佛教社會運動,例如:「把心找回來」、「七誡運動」、「慈悲愛心列車」、「三好運動」、「媒體環保日」等,皆引起社會廣大回響。而今,大師在他最後的囑咐裡勉勵我們:「做好事是真,說好話是善,存好心是美,讓三好運動的真善美要在社會裡生根。」期許所有佛光人都能「以師志為己志」,持續舉辦相關活動響應「三好運動」,俾使「三好」深植在每個人的心田裡,人人實踐「三好」,這個社會必定是一個善良的社會,必定是一個大眾共生共榮的社會。

 

四、參與利生事業,與社會共生共榮 

  大師一生依於佛教、大眾的需要,興辦許多利生事業,除了救苦救難的慈善事業,大師認為:「佛教事業的終極目標在淨化人心,是智慧的化導。」所以,在文教事業方面,大師也多所著力,從初到台灣在宜蘭弘法時期,即開辦有慈愛幼稚園、光華文理補習班、台北佛教文化服務處等,佛光山開山以後,弘法事業更隨之逐漸擴展,不但成立電視台、報社、出版社、美術館、雲水書車、滴水坊,也為社會培育人才,創辦小學、中學、大學等。凡所辦事業,大師都是本著「非佛不作」的原則而展開,不為謀利,旨在服務人群,與社會共生共榮。

  在大師興辦人間佛教事業的想法裡,也主張給予在家佛教徒為眾生服務的機會。大師希望佛光會的未來發展,會員不只是做會員,也能在佛教裡有所發揮,貢獻所長,承擔佛教事業;不一定只有在社會上發展事業,也可以到佛教裡從事有給職。好比「中華古今人文協會」,就是大師為提供會員信眾專職從事佛教事業,以推廣《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做為開端而成立的事業單位。

  大師說:「未來佛教的慧命,可說是寄託在佛教事業上。」冀望佛光會能有更多人才投入佛教事業,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多的服務,僧信共同將人間佛教推展到社會各個領域,實踐大師「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再者,在早年佛教事業不普遍的年代,大師為支持一般民眾開設的佛教相關事業,於佛光人之間流傳著「買鞋加價」(僧鞋業)、「麵的價值」(素食業)等美談事蹟,如若再能有大家秉承大師的最後囑咐:「對於佛光會會員在社會上合乎八正道精神意義的事業,都要鼓勵並且幫助他們發展。」相信一定也會為社會再增上力量。

 

五、注重信仰傳承,與家庭共生共榮

家庭是一個社會的基礎,家庭美滿具有穩定社會的功能。因此,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以家庭為中心,注重每個人的家庭幸福美滿,所創立的國際佛光會,是一個「尊重家庭生活的社團」。佛光會素來鼓勵會員大眾建立佛化家庭,成為「佛光三好人家」,即是為了落實大師「務期佛光眷屬都能成為菩提大道上的道侶法友」,促進會員家庭和樂的期望。大師說,假如一個家庭能夠成為佛化家庭,彼此擁有共同的信仰,擁有共同的話題,談論的都是如何幫助他人、如何踐行佛法,家庭必然和樂融融。

人世間的錢財會有用盡的時候,唯有信仰的法財,一生使用不盡,信仰能令人生有方向,生命有依靠,生活更自在。大師說:「信仰,是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希望各位佛光人都能熱心於建設佛化家庭,將人間佛教的信仰傳承給下一代,增進家庭共生共榮的關係,甚至進一步影響鄰里社區互助友愛,成為社會和諧的增上緣。

對於佛光會員如何開發第二代,大師也表示,不一定要求兒女念佛、拜佛,但應該予以方便引導,鼓勵他們參加活動、義工服務,給予親近佛教的因緣。尤其,大師為佛教設立有一套人生禮儀,如果佛光人都能發心幫助兒女後輩,在人生各個階段接受佛教儀式的祝福,舉凡滿月禮、週歲禮、入學禮、成長禮、成年禮、佛化婚禮等,讓他們在佛法的薰陶中成長,不僅有助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日後親近寺院的習慣,生活中有了佛法的指引,也將助其迎向更開闊的人生。

在各種治理家事之道中,大師說:「信仰傳承也是一種治家之道。」今後希望我們的會員大眾,都能發願朝著建立「佛光三好人家」的方向努力,以「人間佛教」信仰能在家庭裡代代相傳為榮!

 

六、宣揚人間佛教,與普世共生共榮

   在傳統佛教裡,在家居士登壇說法,往往被視為末法時代的現象,但是大師認為,「弘揚佛法,人人有責」,如果能有學養兼具的在家信眾助佛宣教,也是值得鼓勵的好事。因此,在國際佛光會成立之初,大師即指導訂定「檀講師制度」,提升會員為講師,在世界各地主持講座,宣說人間佛教。

大師說:「若能把佛教徒提升做老師,都能到全世界弘法,讓檀講師、檀教師不斷增加,那麼『佛化全球』必定指日可待。」所以,做為一個國際性的社團組織,佛光會希望能有更多對佛法深有研究、領會,樂於說法的會員,發心成為檀講師,共同為人間佛教在全球的弘傳而努力。

  除此之外,前些年大師又再提出「人間佛教宣講員」的構想,讓佛光人在還沒有成為檀講師之前,人人就能到處宣講佛法。為落實大師的理想,佛光會也訂有相關培訓辦法,加強會員對佛法的正確認識,建立正知正見,提升信仰層次,以期順利考取資格。大師說:「人間佛教必然是未來人類世界的一道光明。」期許大家積極投入宣講員行列,以佛法真理與人結緣,讓普世的大眾都有因緣接觸人間佛教、認識人間佛教。倘若有人因為聆聽你宣講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大師的理念,而人生受到啟發,甚至加入佛光會,不就是為人間佛教又牽起一份善緣嗎?

現今的世界,人心浮動不安,亟需佛法來安住身心,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亟需佛法來幫助改善,大師說,人間佛教可以導正人心、改進生活、淨化心靈、充實生命、提升人生,更可以美化世間,「發揚人間佛教是佛光會的目標」。期勉我等佛光大眾攜手宣揚人間佛教,同心完成大師「我對人間佛教的所有言教,都要能傳達到家家戶戶,為人所接受」的宏願,饒益眾生,與普世共生共榮。

 

最後,心保要感謝所有會員大眾,對佛光會會務活動的熱心參與,對佛光山弘法事業的發心護持。今日大師的色身雖然不在了,但是法身、精神將永遠與我們同在,大師留給人間395冊《星雲大師全集》,只要我們能夠用心閱讀,實踐奉行,相信在人間佛教的法海裡就能與大師再續法緣。

大師一生重視信眾的幸福安樂,期許我等佛光人都能遵循大師〈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所說:「誰都不能單獨存在,大家要互助互敬、共存共榮,那才是懂得佛法的核心精神。」一同在實踐大師「共生共榮」的思想理念中,成就一個幸福安樂的人生。祝福各位:仁和安康,富樂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