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2017年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會,10月29日清晨於佛光山大雄寶殿成佛大道舉行正授大典。

2000名佛子經過前晚的懺摩,發願懺除無始以來的惡業,如今以清淨的身心納受戒體,在和尚連聲問曰「汝盡形壽能持否?」、「能依教奉行否?」眾人回以堅定的「能持!」、「能依教奉行!」中,發願斷惡修善,以戒為師。

正授大典主法為心定和尚、慧應法師、慧任法師,大雄寶殿傳來鐘鼓齊鳴,在莊嚴的梵唄音聲中,依循儀軌請聖,在佛前懇禱懺悔,洗滌愆尤,受持四不壞信,皈依佛法僧戒,三番羯磨到授衣,最後圓滿儀式。

大雄寶殿東西長廊上,則是聚集不方便跪拜者,神情肅穆又至誠懇切。五戒菩薩戒正授大典的殊勝莊嚴,吸引多名外籍人士和遊客觀禮。

此次戒會的2000名佛子,有台灣、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印度、紐西蘭等地15個國家,當中有公司董事長、醫師、教授,還有法院的法警,他們有的是受人鼓勵,有的是發心而來。

求取戒法的佛子,從老到幼都有,最年長的92歲,在過堂排班時,往往可以看到行動不便、坐著輪椅的身影,然而這都不阻礙他們為求取戒法的無比決心。當中不乏青少年、小朋友,多半隨同家人,或是三代同堂一起,還有大慈育幼院的院童,其中有一班多半都是小朋友,但無論在長時間的課程或正授儀式裡,都能全然專注在當下,安靜不躁動。

住在台北的5歲小弟弟,是此次戒會中年紀最小的,跟著家人一同受戒,從頭到尾都表現得相當乖巧,當然難免也會有疲憊的時候,小弟弟還說,等結束後,爸爸會帶他去吃冰淇淋,模樣非常可愛。

29日早上正授後,隨即由教授和尚心保和尚、教授阿闍黎尼慈容法師講授「認識戒常住」,最後在中午出堂叮嚀後,圓滿此次戒會。

佛光山2017年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會,10月29日清晨正授大典後,受持五戒菩薩戒的2000名佛子,進入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聆聽「認識戒常住」課程,在宣誓依教奉行後,學習接下來該如何精進,持續在佛道上前進。

教授阿闍黎尼慈容法師說,學佛要了知三世因果,即便是同樣父母生養的手足之間,彼此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習慣,因為過去的習性會帶到來生,尤其人都有無明,易受情緒、習性的指揮,往往脾氣一來就忘了一切,終致釀成憾事。

慈容法師指出,很多人學佛帶有錯誤的觀念,甚至錯亂因果,例如以為信佛就可發財、一生順遂,長壽不死,但學佛應念身不求無病、處世不求無難,學佛若沒有正知正見,則看待任何事情都是苦惱,人之所以苦惱,起因就是無知和無明。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慈容法師說,修習戒法就是改變自己的習性,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自己、安置自己,世間本是娑婆世界並非清淨,然而只要心清淨,自然不會受外境的影響。

慈容法師說,在修持上要美化自己的人生,才能做到給人接受,美化的不只是面孔,還要美化語言、行為和身心,所謂「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出妙香;心上無瞋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期勉大家依著佛法的智慧,治療自己的身心。

他引述星雲大師曾說的心如工廠、心如工畫師、心也是國王,世間的一切都是自己創造的,有佛法就會懂得如何養心、治心。《六祖壇經》裡的「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說明只要自身心平、行直,則凡事不需刻意。

最後以孔子和顏回「三八二十三」買布的故事,道出輸了頭和輸了帽子的孰重孰輕,從中看到聖人真正的智慧不在爭論數字的正確與否,以此說明從學習佛法中具足智慧,此次大家受持五戒和菩薩戒,正是生起智慧的好因緣。

佛光山2017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會,10月29日於如來殿4樓大會堂,禮請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講授「認識戒常住」,勉勵佛子斷除煩惱習氣,讓持戒圓滿。

心保和尚表示,道場常住佛法,佛法常住世間;佛法道理本來如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世間因緣果報、無常也是如此。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本來面目之道即是佛教所云真理實相,能彰顯真理實相的智慧之處是為道場,將智慧傳遞下去則是常住。心保和尚說明,「戒常住」除了受戒道場外,同時也涵蓋住持正法的寺院、道場。

心保和尚引述星雲大師所說「一切佛法都是人間佛教。」闡述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戒常住即是弘揚人間佛教的理念。學佛是為了成佛,但許多學佛的人因害怕進入三惡道,而失去成佛的信心;過去三世諸佛菩薩也曾入三惡道流轉,最終仍證得佛果,因為菩薩發心饒益有情。若能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培養自己成佛的信心力量,一念之間便能扭轉乾坤,成就佛道。

「受戒功德殊勝,今日所種菩提種子,未來須靠自己灌溉、施肥,給它因緣和佛法,讓它成長茁壯。」心保和尚期勉大眾,當煩惱來時要運用佛法,以佛法引導自己,有佛法就有辦法,這是內心的無上寶藏。

他提到人與佛之間密不可分,最大的差別就是覺悟;人有貪瞋癡等煩惱,需要用戒定慧來對治,而佛涅槃後,斷除一切煩惱,得以解脫。涅槃第一樂即是解脫,去掉煩惱的法喜,能讓內心清淨快樂,如同大師常說的「歡喜」,沒有煩惱才會歡喜。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心保和尚期許佛子,欲做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在眾中修行,與眾結緣,自利利它,自覺覺他,就是在成就佛道,當覺行圓滿即是佛。看見世間無常後,要學會放下,行大布施,覺悟煩惱,如實了之,培養善的福德因緣,成就解脫的智慧。